四川新闻网眉山4月30日讯 眉山市丹棱县,地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,于成都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,四季温和,属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17.0℃,该县大面积柑橘种植已跨越半个世纪。
由于长期的柑橘种植存在土层浅、栽植密度太大,人为操作、机械运输难,排水沟渠浅等问题,导致果园产量不高,果品差等问题。“老把式”已经不能跟上现代农业的发展,这是老一辈果农的“心病”,也是全县老果园的“通病”。为保持丹棱桔橙持续稳定健康发展,丹棱县逐步启动老果园改造升级工程,推进晚熟柑橘标准化、现代化发展。
五年试验。自2014年以来,以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袁兴亮为主的专家团队在齐乐镇红石村、大林村、狮子村,杨场镇凤凰村等地开展老果园改造试点试验。坚持“健身栽培”原则,通过生草栽培、重施有机肥,改良土壤,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;通过果园开沟、钻孔深翻,提升果园排水能力,增加土壤含氧量;通过开辟果园走道,增加阳光直射,方便人工操作。经过5年多的试点试验,老果园改造已逐步被果农接受并积极参与,晚熟柑橘品质得到大大改善,人工成本大大降低。
一个队伍。为达到老果园改造技术统一、标准统一、效果统一的目的,丹棱县已培训成立老果园改造专业服务队伍3支;每个服务队伍配备技术指导1位、统筹1位、挖掘机司机1位、工人5位以上,配置小型挖掘机1台、履带式运输机1台。专业化的服务团队,进一步推进了丹棱县老果园改造的步伐。
一个样板。为持续推进老果园改造,树立全县示范样板,依托丹棱县地理标志农产品(丹棱桔橙)生产设施及品牌建设项目,县农业农村局选定齐乐镇龙埂村20亩40余年的老果园进行彻底改造,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。整个改造工程经过剪枝―断根―移树―有机肥―松土―栽植(4m×5m)―生产便道建设等一系列流程,计划改造后单株产量可提升30%-50%,亩产提升20%-30%,人工成本降低20%-30%。
五种模式。经过5年多的老果园改造试验,根据种植户的意愿和果园环境,丹棱县已摸索出了5种老果园改造模式:一是彻底改造,把果树全部按照标准的株行距进行重新排列,再对土壤进行深度改良,并合理地规划建设果园生产道路。二是先修路后改土,园内果树不动,先修建果园生产道路,再由挖掘机进场深翻改良土壤。三是主副排改造,确定园内果树主副排,将副排果树修剪为一个很薄的树冠,再由挖掘机进场深翻改良土壤。四是隔行改造,园内果树不动,隔排高换嫁接一个新品种,逐年换种,完成老果园品种改良。五是土壤改造,在果园机械操作条件较成熟的情况下,仅进行土壤改良工作。(丹棱县农业农村局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