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新闻网眉山5月13日讯(邓明雪 杨八仙)丹棱县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,全县幅员面积449平方公里,辖5个乡镇,总人口16.8万,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。大力发展以不知火等晚熟柑橘为主的果桑茶林特色产业,面积达51万亩,粮经比例达1:9,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比80%,其中水果面积23万亩,优质晚熟桔橙18万亩,产值达30亿元。丹棱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不知火生产基地、四川首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、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,是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、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、眉山晚熟柑桔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核心区,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评为“中国桔橙之乡”,发展经验获得“2017四川十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秀案例”荣誉称号。“丹棱桔橙”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,连续三年荣登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,入选全国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四川省2019年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。
以种定养,实现量化养殖
由于不同土质利用粪便的适宜程度不同,按《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指南》(川农业函〔2017〕647号)林果类畜禽粪污承载能力计算(每亩承载存栏生猪2.56头),全县水果种植面积可承载存栏生猪58.88万头。丹棱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,根据种植业布局,科学合理规划养殖场址和规模。2019年,发展畜禽养殖专业户1700余家,主要分布在齐乐镇红石村、大林村,仁美镇光明村、小桥村,杨场镇狮子村、黄庙村等特色产业发展聚集区,出栏生猪21.5万头、羊2.4万头,出栏小家禽畜419.8万只。
种养循环,实现绿色种养
推行“畜―沼―果”种养循环模式,实现清洁养殖。丹棱县全年产畜禽粪污量约25万吨,通过发酵还田,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%以上。全县做到了粪污应转尽转,基本实现了全域覆盖。
推行“果―沼―果”种种循环模式,实现清洁加工。桔橙采收后,将残次果、落地果、烂果投入沼气池,通过发酵再次还田,既有效处理了次果,又增加了有机肥储量。
粪污转运,实现资源共享
近年来,丹棱县积极探索并全域推行人畜粪污“3211”综合利用模式,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无缝对接。各级财政先后投入“以奖代补”资金3000余万元,新建沼气池3200余口、干粪池1600余口、沼液集中收集池10口。2019年县级财政投入110万元,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区域包干的方式,同11支转运队伍签订转运协议,做到了粪污应转尽转,基本实现了全域覆盖。对于用肥淡季粪污不好处理的问题,鼓励业主修建田间池,实现了沼液的“淡储旺用”,既有效处理了粪污,又方便了灌溉施肥。
种养结合,实现绿色发展
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建立绿色防控系统,引入生物动力技术,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、草生栽培行动,全域推广以种定养、种养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,化肥施用量减少15%以上,有机肥用量提高20%,水果产量增加20%以上,果品价格大幅提升。经国家专业机构检测,“丹棱桔橙”农残、重金属等197项指标全部合格,果汁糖度达到16%以上,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可达20%,被消费者誉为“北纬30°的味觉奇迹”、水果中的“软黄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