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在线消息(记者 吴梦琳)在四川历史上,有过数次的大移民,他们沿着蜀道来到蜀地,共同将这里打造成一座“人间天府”——一个中国人理想中的包容开放、友爱和谐的大家园。事实上,正是这样的移民文化,造就了四川的多元与包容。
7月2日晚,由四川广播电视台、凤凰卫视联合出品的十集大型文化纪录片《蜀道风流》第四集《应许他乡胜故乡》播出,聚焦古代与今朝的多次移民,和蜀道输入的物资、技术甚至文化相比,移民才是四川获得的最大财富。
“秦川道,翠柏天,商旅兵家密如烟。”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,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沿着蜀道来到四川。最为著名的,是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,全国十几个省份的人翻山越岭而来,构成了四川90%的人口。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介绍,四川的会馆,都是典型的移民会馆,同乡会馆。四川可以说每一个乡镇,至少平均三个会馆,这些实实在在的建筑,就是移民文化的活化石。
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,抗战时期,作为大后方,大量高等院校内迁到四川,一共有四十八所。与前几次的入川移民浪潮不同的是,这一次走进来的不只是普通百姓,还有中国最先进的人才与教育资源。
这样的内迁,为整个四川,哪怕只是李庄这样一个小镇,都带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。在李庄,就聚集了10余家高等学府、研究机构,陆续从北京、南京、上海辗转而来。当年这个面积不大的小镇,成为了呵护民族精神的臂弯,传承文化火种的炉膛。这一次内迁带来了中国最先进的人才与教育资源,为李庄甚至整个四川带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随着时代发展,交通更加发达,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,如今的来到四川的新移民们,有的来自欧洲、有的来自美洲、有的来自非洲,不同肤色、不同语言,但同样把四川这一他乡当成故乡,在这里安居乐业。在成都已经生活了5、6年的来自波兰的菲利普,依然觉得四川还有许多未解之谜,这里的一切总让他着迷。菲利普在成都从事音乐工作,是成都“持证上岗”的街头艺人,现在还是一名“网红”,在网络上粉丝超过百万。“我就希望今年或者明年可以做一首很巴适的,就让大家很惊讶的那种带四川的因素音乐,还有波兰的一些因素,结合在一起,然后做一首很好听的歌。拿给我们大哥看,给我老爸看,或者给女朋友看。”
“四川盆地长期是一个移民集中聚集的地方,所以四川的文化,它有多方面的特色,最重要的特色是包容。”袁庭栋说。